|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A; z; R# a) u J- K
1、课程3 b) g( A& i. |. v) w4 K7 ^% D9 C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0 _! L8 {" C# a. |( O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q6 p# H9 t3 y$ A2 t) p7 U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5 G3 @0 A& |9 u5 p! b4 M- o' Q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 w( s( Y# `6 N2 r7 l8 d6 j0 S! S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 D1 x3 n* J# @+ {; S3、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v# [6 j0 j4 k2 t' z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X/ S: O( }* V
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9 ^: @2 b% N6 p7 G* p) f
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十年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3 m6 r. z" L* W- [% L5 v+ O
这是为什么呢?
3 C2 E6 ]% q. F0 M- P% p$ ]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排名。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从而“淡出”优秀行列。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4 j f% g4 F1 T3 o/ }! M9 w
周武说:“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能力,自然要胜过前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