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5736|回复: 0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9 21: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目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办学学院          四川大学           
     教学部(校内/校外)      校外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年    级           三年级            
课题名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1)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我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进一步训练和提高我的资料查阅、实验研究、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查阅、计算机使用、文字表达方案设计的能力。

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1年出版,
2.李玉泉主编,.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张仁德主编,.企业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黄津孚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原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孙云峰主编,浅析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一期
6、 胡燕祥主编,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理论前沿,1999(8)
7、 朱明伟主编,《中国管理文化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8、 张震主编,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经济经纬,2000(6)
9、李培主编:《管理学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1号。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计划:透过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了解,
试述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以及前者之于后者的应用价值,并最终揭示中国企业文化植根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
本文旨在透过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了解,
试述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以及前者之于后者的应用价值,并最终揭示中国企业文化植根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 儒家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
China'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inking and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udent:YinBoLin             Supervisor:LiYing         
Abstracts
This paper aims to manag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onfucian thought and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er to the latter's value, and ultimately reveals China's corporate culture is rooted in fertile ground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Confucian thinking management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目  录
摘要、关键词                      ……………………………………3
目录                             ……………………………………4
前言                              …………………………………5
正文             ……………………………………5-18
第一章、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5-12
1.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5-6                        
   1.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   …………………… 6-9
1.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9-11                        
1.4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11-12                     
第二章、现代企业管理                       …………12-16
2.1. 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的背景        ……………………  12-13                                
2.2. 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理论支柱…………………………… 13-15                                   
2.3.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       ……………………………15-16                                       
第三章、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关系……………16-17                     
第四章、科学管理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17                  
第五章、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17-18
结论     …………………………18-19                  
参考文献………………………………………  19                                               



前言
时值21世纪,当西方的普世文明在文明的冲突中受挫碰壁,当后现代异化的灵魂再次寻求皈依,隔世千年,当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该怎么办?文化就是营造一种氛围,这个氛围是指,把个人奋斗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你在实现个人价值观的同时,
也实现了企业的价值。本文旨在透过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了解,试述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以及前者之于后者的应用价值,并最终揭示中国企业文化植根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1.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国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农业密不可分,早在八千年以前,中国已有了原始的种植业,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社会关系的发展上,随着原始氏族分解为母系大家族,母系大家族过渡到父系大家族,特别是父系大家族中各个家庭分财别居之后,使管理也从氏族社会的原始管理走向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意识为土壤的传统管理。
  总之,在当时封闭的以农业生产管理为生存基本手段的宗法社会土壤下,何种管理思想或学派占据主导地位,并以何种形式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种特定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因素孕育了我国早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意识和行为都是以华夏文化为轴心起源、发展的。
  当历史进入春秋之后,上古华夏文化的渊源流向何处?何种管理思想发展为主导潮流?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争鸣和探索,产生了儒、法、道、墨、兵、农等学说,其中儒家管理思想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文化,反映了经过华夏生活的汉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愿望,上古时代的管理意识和实践通过儒家管理思想的改造、创新而走向文明社会。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形成是通过孔子完成的。孔子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剧烈冲突的时代,在奴隶制处于崩溃的前夜,他作为统治阶级管理思想家毫不隐讳的使命就是复兴周礼。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经验,第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奠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引来无数后人的颂扬和批判。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礼"、"中庸"。"仁"主要是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即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用"仁"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人类之爱"的管理思想。他用"爱人"观念加强血缘联系,消除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礼"即礼仪、礼节、礼教,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也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则发展为管理式的繁文缛节和极端苛刻的纲常名教,"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
  应当说,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诞生初期,只是一种理性细胞,还不具备指导社会管理实践的职能。要使它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需要后人全面地发展和继承。这
项工作,首先由孟子完成,战国中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管理价值理论。他主张用仁义去管理经济,用仁政来发展管理,而开拓管理旨在富乐民生,仁者无敌基于管理成功。继孔孟之后,儒家管理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正统管理思想,但还没有真正在统治者意识中起到主导作用。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急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消除各种学派间的斗争。因此,必须扶正统而废百家,以适应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西汉管理思想家董仲舒做为孔子的继承者,用阴阳五行的管理理论达到了这个目的。他以儒家为中心,借天道说人事,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北宋中期,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又再次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改造,他们以孔孟的管理理论道德学说为基础,从宇宙本源出发,来阐明社会管理行为的目的和功利准则,在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精神意识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较完整的管理哲学体系。本世纪初,中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面对外强、内患的多次震撼,传统的管理思想产生了动摇。但以梁漱溟、张君励等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派,宣扬"心本论",他们通过研究儒家、佛学中的管理观念,认为只有以儒家管理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真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人类生命之皈依,世界文明之趋归。新儒学派经过一代代的努力,本世纪中已发展到鼎盛,并广泛传播于港、台、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国家。
  总之,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致管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而在这场竞争中,源于上古华夏文化的儒家管理思想满足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管理需要,它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1.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架构有这样一个特点:先秦时期复杂多元,各学派旗帜鲜明。西汉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也从此划一时代,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兼纳它派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以现代管理学为视角,循儒学主干的框架,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作概要性的分析和探究。
  1.管理目标观
  目标管理是美国企业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来的,它是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目标设计上独具特色。道家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社会管理的理想状态是“小国寡民”;墨家的社会管理目标是“三圣”时代;儒家的目标管理最具典型意义和现代价值,概言之,它力图通过“修己——安人”的过程,达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大同”。其中,“修己”与“安人”体现了个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个人管理逐步实现自律到自觉的飞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这样,就可以推己及人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第一步“齐家”,对家庭及家庭成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第二步“治国”,国是家的扩大和延展。国与家只不过是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存在着不同,二者的管理原则并不存在实质性差别。第三步“平天下”,在全世界的范围使大同的社会构想变成现实的社会制度。
  其中“安人”是贯穿修齐治平的一条红线。修齐治平本身就是一个安定家人、安定他人、安定百姓的管理行为,而且也是管理者孜孜以求达到的目标和理想。那么,怎么样才算达到“修己——安人”的理想状态呢?儒家的回答是: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9这就是儒家为社会管理所设计的终极目标。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消灭了私有制,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图景。但是,这种理想社会是在感叹当时礼崩乐坏、大道既没的社会现实中提出来的,它并不引导人们向前看,而是效法先贤,仍停留在对过去社会的留恋。
  应该看到,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安人”与“大同”的目标理想是难以真正实现的,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一切旧的社会关系和重大的社会差别,才能有资格谈“安人”与“大同”。将我国这种独特的目标管理用于企业及社会管理,就会营造出一个个人目标与企业(团体)目标及社会管理目标协调一致的目标链,前一个目标的完成是后一个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流程网络。
  2.管理的组织观
  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工作”。10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组织问题的探讨,集中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认为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那么,人类如何结成社会群体呢?荀子的回答是:“分”。在荀子看来,人类结成社会群体,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夺。
  首先,“群分”是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所必然导致的,也是解决诸类矛盾的最佳方案。因为用来供养一个人的产品是由各行各业的人所提供的。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精通所有技艺的,也不可能同时从事所有的职业,所以人“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也,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11其次,“分”为组织手段,是人类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荀子指出:“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无分义,则一妻一妾而乱。”12在荀子看来,圣王所以制礼以分之,是籍此“养人之欲,给人之术,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13把划分各人的等级地位职分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根本原则,没有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了分,人类社会组织就可以良性运转了。最后,“分”是社会达到有序化控制的标志。荀子认为,职务划定了,民众就不会谋求其他职位;等级确定后,社会秩序就不致混乱。这样,从大臣百官到平民百姓无不是终身之后,才求安居;有了真才实学之后,才敢出仕谋官。民风日渐纯朴,人人各得其所。“夫是之谓政教之极。”14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已经涉及现代组织理论的结构、形态等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管理迫切需要解决以下组织问题:(1)建立一个合理而又富于弹性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2)明确企业管理者和每个员工的责、权、利,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3)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温和的组织环境。
  3.管理人性观
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西方行为科学和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对于人性的探讨大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展开的。西方行为科学先后提出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并据此产生三种人性管理理论: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其中包括荀子性恶论和孟子性善论)、道家的人性自然说、法家的人性好利说等。儒家的开山祖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5.荀子和孟子都承继了这一“人性可塑”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16这里的“伪”并不是虚伪的意思,而是指性善是人为的。他又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17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夺。因此,必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使人们遵守礼法,从而最终趋于安定太平。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荀况的人性假设与西方管理学的X理论十分相近。与荀子截然相反,孟子则认为:人的性情天生是趋向善的,之所以会不善,不是资质的过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18这与西方行为科学的Y理论对人性的认识如出一辙。Y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态度,只不过是他在组织内的经历和遭遇造成的。不仅如此,该理论还认为:人们也并非是天生厌恶工作的,对人们来说,从事工作如同娱乐和休息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道家崇尚自然,在道家看来,人的形体、衰老、生死等等都是自然的过程。
在这里,道家将人还给了自然,人性的获得当然必须到自然中寻找。“同与禽兽游,族与万物并。”19人类只有摆脱了一切社会关系的羁绊,自然到与牛马为伍,同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算得上真正圆满的人性。法家的代表人物慎到、商鞅都认为人性是好利的。“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丑也。”20韩非子继承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他认为人性好利是出于人的本能,就连父母子女之间也是计算利而行事的。人性假设是管理者采取管理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在这一点上,与我国道家、法家的看法是一致的。道家认为人性是原生的;法家认为,人性是不能改造的,也无需改造。但是,儒家都认为人性是可变的。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他们都强调后天的塑造和引导,这就比一味被动地适应人性能取得更理想的管理效果。无论我国古代先贤还是西方行为学家都没有认识到:除了人的自然属性之外,在阶级社会里,人性首先体现为阶级性,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因此,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人性对做好人性管理十分必要。笔者认为:要做好人性管理,一方面,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在管理过程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进行人性差别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和塑造人性。4.管理控制观控制,是保证各项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法国古典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明确地把控制列为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他还指出控制的对象包括人、事、物、行为等等。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侧重于对人的控制。在这一点上,儒家强调礼治;道家讲“无为”;法家则依靠“法治”。由于道法两派在具体管理实践中都走向极端,所以强调以礼为核心,兼用德与刑两手的儒家则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管理控制的主流。在儒家那里,“礼”是用来规范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及人们行为的基本手段,是治国的根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21“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22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礼”在国家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政令来督导,用刑法来整治,对于治民虽然有效,但并不理想。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这样看来,以道德教化贯穿管理过程的始终,才能达到控制民众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儒家以“礼”来整合社会秩序,就是要求建立贵贱、君臣、父子等级从属关系为核心的名分等次,而且这个社会整合体系是绝对僭越不得的。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把“礼”贯彻到一言一行之中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4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所要求的“礼”不光是一种外在规范,而且有一个转化为个人自觉行动的鲜明要求。德与刑是儒家对社会进行必要控制的两手。他们主张“两手并用,先德后刑”,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5德治属于内在管理和控制。孟子进一步指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26因此,管理者只有率先垂范,才能使被管理者的行为自觉地纳入正常的轨道。
  刑在儒家看来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他们仍寄希望于管理者的德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7当然儒家并不主张一味地求善,而应“宽猛相济”。儒家这一管理控制思想用之于现代管理实践就是要求:一方面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管理者个人的表率作用。一旦出现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就要给予相应地惩罚。5.管理艺术观台湾交通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比较了中西文化精神之后提出中国文化是“艺术的”,中国管理“无论如何是一种艺术,也唯有管理艺术化,才能真正有效。”28我国古人历来十分讲求管理的艺术性。
  孙子的“因敌胜兵”谋略、老子的“适当权变”思想、孔子的“守弱用柔”谋略都是这一管理风格的集中体现。孙子在论述作战指导思想时指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9根据时间、地点、条件而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战争的动态中求胜的用兵之道,体现了我国古代“权变”思想的萌芽。在谈及权变的必要性时,就连孔子也发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30的感慨。其中所包含的适当权变的思想,体现了艺术管理的原则。
  与之相比较,我国道家更是充满了东方智慧,尤其是老子“守弱用柔”的权变谋略更是艺术管理的典范。这一谋略的第一步“静观待变”,就是要求管理者不要为管理活动中的动和变所迷惑,要冷静面对,临事不惧,反而可能略胜对手一筹。第二步“弱用之术”,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31这句话充满了辩证色彩,一般人都认为强胜弱,刚胜柔。老子却一反常人之见,指出刚强不过是事物加速走向灭亡的征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减,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32值得强调的是老子所讲的这一“守弱用柔”谋略并不是要求人们一味地为柔用柔,而是要求人们以柔为用。
  自然界弱兔胜悍鹰就是以柔弱胜刚强的典型事例。艺术管理的确是东方智慧应用的集中体现。将这一原则用之于现代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1)努力将管理工作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以期形成独特的领导风格;(2)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应地改变管理的方式和技术,始终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1.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
  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对旧中国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生产、制度改革,并大量引用了原苏联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创造出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但是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落后的思想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由于历史上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加上封建社会多年的宗法专制统治,使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具体表现在:
(一)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
  千百年来,中国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总把本阶级的政治利益置于首位,不惜阻碍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久而久之,"政治中心"成为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们党没有及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深深渗透到社会各地区、各部门中,使得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上也披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首先,企业行为政府化。企业成为了国家的行政组织或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独立的人格。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为此,企业常常主动迎合上级行政部门的意愿,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利益。
  其次,企业内部结构行政化。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组织机构和编制同国家行政机构对口,管理规章制度参照国家行政机构标准制定,企业行为中政治任务压倒一切的倾向较为严重,经济色彩大大淡化。
  第三,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行政化。在生产经营中,领导者往往注重行政命令,爱算政治帐,不善于算经济帐。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工作,领导者常常凭主观理想办事,企业不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
  (二)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
  过去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是封建专制管理的国家,民主管理的空气非常稀薄。战国时期,孟子曾主张"民贵君轻"。但这种"爱民"、"为民"之说并没有真正得到封建帝王的认同。相反,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的个别企业中常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一言堂。在这种绝对权威面前,"上有所好,下必慎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使得一些敢于直言,富有才华的管理者被拒之门外,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严重。广大职工的智慧和潜能受到压抑,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难以形成。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难以杜绝。
  (三)重人情而轻法制的偏向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表现在企业管理机制上,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它过分重视人情管理,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结果导致一些企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司空见惯。规章制度停留在嘴上、纸上,而不能见之于行动。这种"人情"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和谐,但企业毕竟不是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需要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四)重情意而轻利益的偏向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义"被一些传统观念理解为合乎管理阶层的礼制的行为规范,"利"主要是指物质利益。孔子的管理学说显示出"贵义贱利"的明确意向。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张,进一步把"义""利"对立,认为"利"是引发个人作恶和社会动乱的总根源。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而宋明礼学,更直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把封建统治阶级的管理思想行为规范和物质欲望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极。
  建国以来一个时期,我们在"左倾"管理思想的影响下,脱离群众对实际生活的物质需求,幻想不去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能达到共产主义,这是十分可笑的。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从根本上承认了"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当前我们讲"义",不再是脱离实际历史条件的管理思想,也不再是与"利"的对立,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
  (五)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西方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虽然处处讲人,但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在"均同"思想影响下,总体是神圣的,至高无尚的,个体则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这种总体对个体的排斥,构成了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本质。在企业管理上具体表现在:
  首先,在企业管理思想上,我们曾经偏重于那些重总体,轻个体的学说。比如:建国后,重视对原苏联管理思想的引进、吸收和探讨,而这种管理思想的一个特点是维护了一种总体至上的观念。反之,对西方国家比较强调个性和个人积极性的管理思想,弃之不顾或否定批判。
  其次,企业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趋于共同,缺少特点。从前,由于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不是独立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国家的方针目标就是企业的方针目标;国家的价值观念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国家的管理文化就是企业的管理文化……所有企业同遵一旨,同出一源。
  第三,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铁饭碗"、"大锅饭"至今仍是个别企业改革发展的阻碍。具体表现就是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均同,不讲贡献;讲公平,不讲效率等等。长期以来这种"求和去异"的儒家管理思想,造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依附性和均同性思想,顽固地保护着人们的心理长城。
  第四,以往在企业职工个性上,共同性胜于特殊性,群体性高于个性性。使职工个性长期处于抑制和闭锁状态,个人需要绝对服从集体的利益,排斥任何做法的"个人主义"。其结果,使一些企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六)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偏向
  在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下,中国的儒家管理思想长期以来重农轻商,在管理上明确提出了"农本工商末"、“工商众则国贫”的口号,这种管理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障碍极大,影响极深。它使中国历史上的流通领域长期处于闭塞和萎缩状态,无法对生产产生促进作用。
  (七)重伦理而轻科学的偏向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是以政治伦理为本的。因而历来不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它们认为人是最根本的东西,精神世界的"仁义"修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忽视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在儒家管理思想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即主体人格的确立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管理伦理为"质",管理知识为"量",这种"重道轻艺"的倾向,使科学技术多高明也只是"粗迹",不懂不为耻。而“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纶,才最有价值。这种儒家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畸形状态,阻碍了寻求科学真理,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锐气。
  (八)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尽管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反传统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他们的管理思想也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最终多被儒家管理思想吞没。其根本原因是:首先,当维新者在管理意识上起来反传统时,却又常无意识地停留在传统之内,传统意识潜移默化地决定着他们的思考方向和界限。如:康有为从反孔到尊孔,章太炎从反儒到护儒。其次,历史上多次革新实践,革新者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继承传统者。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许多著名改革家的结局告诉人们,宁求稳健而不务革新,可能是较明智的选择。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从反到护,反则必险护则相安的历史教训和结局仍在一些企业的改革实践中重演。
1.4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中外诸多大企业家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在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五千年优秀传统思想中,吸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工作。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古人为什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呢?道理就是做事先做人。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人生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如果你是一个内涵丰富、品德高尚的人,众人就会愿意与你交往合作。换句话说,你也就容易成功。
  刚柔——企业管理的方法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中,一直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其精髓是为人处世随和谦让,当刚则刚,当让则让,绝不是匹夫之勇,这是一种心胸豁达的思想境界。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太过尖锐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犹如一块巨石落在一堆棉花上,棉花不仅毫无损伤,相反,刚硬的石头反被棉花轻松地包在其中。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性格刚烈之人,其情绪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可以设想,失去理智的人不可能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
  “刚柔并济”是运用智慧来巧妙地为人处世,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个人与个人之间如此,团队与团队之间也如此。柔是自然之道,柔也是养身之道,柔还是治世之道。
  和谐——企业旺盛的法宝
  现代国际学术公认:最提倡和谐的古代圣贤是孔子。古代圣贤擅长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气生财,关键是一个“和”字。必须强调,和的重要性决不仅仅表现于能够生财,而是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览古今,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而度量狭小者,不仅于他人没有好处,就是于己也是没有好处的。历史上睿智的哲人曾证明过,像庞涓那样忌贤妒能的小肚鸡肠者,最终兵败马陵道,贻笑天下。
  中国历史上的蔺相如,为了社稷长治久安,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著名京剧《将相和》所反映的就是他们间的故事,千百年一直被世人称道。商场上的和还有得与失之意,和是前提,得失是目标。在和的前提下,双赢才是好生意,单赢的生意无法长久,无法壮大。单赢是短和,是假和,是表面的和,是伪装的和,这种类型的和,眼前看是赢了,从本质上看是彻底地输了,输在诚信,输在德行。
  方圆——企业对外的形象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送给儿子的座右铭。它的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应该像铜钱,外圆而内有方孔。外圆内方,不是虚伪圆滑,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粹,是中国最具有社会良知的人格体现。
  “圆”,代表着曲线,从视觉上就具有美感。圆可以减少阻力,代表着顺畅。我们在职场工作,同事间常会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处理意见不一致,如果无原则地争个你高我低,必然大伤和气;相反,如果我们待人和若春风,时常换位思考,用微笑去面对分歧,反而会赢得同事的尊重信任。
  “方”,是人格的独立,“方”是情操的独守,“方”是自我价值的完善实现,“方”是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棱角分明,代表着踏实稳重;坚定执着,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态度。
  “方圆之间,天地之大”,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好这一点,你会觉得游刃有余,工作起来也会轻松自信。
  中庸——企业定位的根本
  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精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认为它会使天地之间所有的人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万物生长,一片繁荣景象。
  《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一书,让人叹服侯为贵经营企业的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扣其两端,允执其中”。这就是中庸之道,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成就了中兴20年的成功。
  中兴是中国通讯的巨头,与巨龙、大唐、华为并称为“巨大中华”,一直秉承“牛”文化闻名于业界,他的“森林原理”和“低成本尝试”原则分别代表了中兴的企业认识论和方法论,使企业有效回避了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抓住每个机会。它不仅体现了一种东方的价值观,而且还展示了这种价值观向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领域、市场末端、文化氛围等各个细胞的渗透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立体动态景象,是中庸之道在中国企业中的典型运用。
松下作为日本企业之首也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认为提倡中庸之道,就是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言,也不搞折中和放弃原则,而以社会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第二章  现代企业管理
2.1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三四十年间,出现了一系列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和发展的新趋势。
(一)生产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向工业扩散,企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大大加快。例如,电子产品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先后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新了四代。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构成发生很大的变化,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性加快,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增加,这些不能不要求经营管理作出相应的变革。
(二)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扩大
战后出现了旺盛的的市场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的自身积累和和相互兼并,出现了许多大型、特大型的企业,它们不仅拥有几千、几十、上百亿的美元的资产,而且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例如,在世界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排名北197们的日本小松机械制造公司,1991年销售额达72.79亿美元,利润额为2.3亿美元,雇员近2.5万人。该公司是日本著名的载重汽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还从事机器人、塑料工业等多种经营,在美国、英国、东南亚均建有合资公司。
企业规模和经营领域的扩大均使经营管理复杂化,经营决策不公要考虑企业内部,更要考虑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文化环境。
(三)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工人阶级斗争
市场的无序竞争必然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继1920年以后,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1937年美国经济严重萧条使人触目惊心,迫使众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接二连三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是包括中国、越南、朝鲜、东欧在内的一大批国家通过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在一个时期内创造了经济调整增长的奇迹,对西方原来实行的制度构成了强大的威胁,迫使这些国家改变管理策略。例如,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凯恩斯主义,刺激投资和消费;同时,企业主从长远利益考虑对工人阶级也作了让步,结果便消费需求迅速增加据统计,1945-1970年,美国人均年消费量,白糖增加40%,牛肉增加50%,家禽增加100%,家用电器、私人电话、家用轿车普及率达到80%以上。在利润驱动下,投资猛增,西方各国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科学哲学和教育的发展
20世纪中叶,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代表的科学哲学思形成,不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而且在社会科学、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数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与管理学相互结合,扩展了管理者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的知识宝库。
教育事业的民展为理化企业管理准备了大量人才,从国会议员到企业经理,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知识阶层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对管理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2. 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理论支柱
   学术界的一个共识是,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管理主要的理论支柱。
(一)        行为科学的兴起
     科学管理过分强调理性管理,不重视人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使许多企业士气不振,甚至导致阶级对抗,因而引起社会各阶层极大的担心和不安,他们要求重新检查企业管理的活动,创立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这种形势下,一些西方管理学者反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行为科学便应运而生。
所谓行为科学,就是对企业职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职工的各种需要、欲望、动机、目的、内动力、个性、情绪、思想等。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上述因素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职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西方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的行为科学开始于是乎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试验”,其理论科为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是叛国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家梅奥(1880-1949年)。后期的行为科学则是50年代以后,由于管理学的发展,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从事行为科学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大量优秀著作,提出了许多很有风地的新理论。目前,行为科学中与企业管理直接有关的部分通常称为“组织行为学”。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性假设、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
1.        对人的管理的基本哲学——人性假设。行为科学认为,管理方式不同源于对人性即人的本质)持有不同的看法(即假设)。
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1906-1964年)在1957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了X理论与Y理论。他认为,传统管理强调对工人的监督和经济刺激,强调等级制度,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人天生懒惰,不愿承担责任缺乏创造性。他把这种认识和管理哲学称为X理论。麦格雷戈认为,应当建立这样一种假设:大多数人愿意工作和承担责任,而且具有创造力,但需要领导者给予信任,创造一定的环境。他主张管理人员要把工作重点放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上去,并把这种管理哲学称为Y理论。
还有一些学者把人性假设分成龙配套种:①经济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们的工作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得奖,经济利益的分配决定着人的积极性。②社会人假设。梅奥等到人提出“人际关系学说”。该项学说认为,人不仅有经济利益方面的需求,而且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人际关系对士气的影响有时超过物质条件。③自我实现人假设。该假设认为,所示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表现,只要环境许可,每个人都能国取得成就而奋斗。这是麦格雷戈Y理论的核心。④复杂人假设。行为科学家恭恩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动机。
2.        个体行为理论。个体是群体与组织的甚而,研究组织行为先要研究个体行为,会为科学研究人的个性、知觉、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瓶颈对人的行为、彬纯净的影响,其中激励问题是个体行为的研究重点,也是行为科学中最发达的最吸引人的部分。
3.        群体行为理论。群体有时被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影响较大的群体行为理论有:①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认为,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对个人行为能产生巨大的影响。②心理学家史密斯等到人提出的“士气”理论。该理论主张组织目标与职工需求趋向一致,从而达到士气高、效率高的目的。③心理学学梅奥等人提出的群体规范及非正式群体的理论。该理论主张认为,群体中共同遵守的判断是非的准则就是所谓群体规范,对人的行为明显的导向及制约作用,这种规范不仅存在于由制度界定的正式群体内,而且也存在于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内。④群体内沟通及交待的理论。该理论强调要重视群体内相互沟通,要立善于利用非正式网络发送沟通。⑤群体冲突的理论。论理论主张区分冲突性质,利用建设笥冲突,限制破坏性冲突。
4.        领导行为理论。在群体和组织中,领导是常见的现象也是决定群体和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行为科学提出了诸如领导的有效性理论,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方式理论,领导人物质理论等。同时还开发出一些领导行为的诊断工具,例如,日本大阪大学心理学教授三隅二不二,将领导方式分为P型(目标达成型)、M型(团体维持型)、PM型(两者兼强型),pm型(两者均弱型)。他还设计了一套调查表来评价领导方式,认为PM型效果最好。
(二)        管理科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的主要目标是用科学方法来解雇管理中人的问题:管理科学的主要目标是用科学方法来解雇生产和业务的管理问题。管理科学运用战后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主要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哲学,数学方法如运筹学、数理统计,以及电子广告牌机与通信技术等,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实际上是泰勒等到人倡导的科学管理的继承与发展。管理史学家们认为,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形成始于1939年。当时下值等二闪世界大战,英国科学家为了有效地部署雷达系统和高射炮,组织反潜艇战,城市防空,为军用物资护航,对付德国轰炸机等复杂的军事问题等等,成立了许多研究运筹学的小组,其中最著名的工作成绩最显著的是英国杰出物理学家布莱克教授所领导的运筹学小组。后来,美国也很快成立了许多由数学家、统计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作业分析”小组。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第一个运筹学课程。同年,英国成立了运筹学俱乐部(后称联合王国运筹学会)》1950年,英国首次出版了这门学科的刊物《运筹学季刊》。1952年,美国成立了运筹学协会,出版会刊《运筹学》。1953年,美国又成立了一大批关于线性规划、决策模式、对策论等管理科学方面的著作。1957年,在英国牛津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运筹学仁义,有21个国家参加,以后每隔3年召开一次,管理科学开始走向世界。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管理科学在理论上忆形成体系,在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大大促进了管理过程的定量代、科学化,推动了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大大增强了管理的科学内涵。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真正地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为企业管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3.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
20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表现出许多与科学管理阶段不同的特点。
(一)        把经营决策作为管理最重要的事项
西方管理学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在经营,经营的重点在决策。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营永生进一步集中到企业长期决策(即经营战略)方面。为了搞好决策,许多大公司专门组织班子,聘请专家顾问,并投入可观的资金组织调查研究,建立信息网。
(二)        重视资产经营和发展多角经营
科学管理阶段的经营核心是商品这种形态因此市场营销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动作日益受到重视,利用资产建立企业集团成为壮大竞争实力的常用手段。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和规避风险,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身多种行业进军。世界著名企业如西门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菲力普公司等都是跨行业经营,商品多达几百、上千种。
(三)        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在20世纪初,企业大都采用集权制,20世纪末2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化学公司率先实行集权与分权结合的事业部制;30年代,日本松下,美国西屋电气等相继引入这一强将手下无弱兵体制;到五六十年代,事业部制已在全世界工业国家大企业中广泛采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即保持活力又获得整体优势。
(四)        企业管理以人为重心
随着行为科学风行西方各国,企业在改善组织气氛和领导作风,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目标管理、质量小组、合理化建议运动、自由组合作业、弹性工作时间、走动式管理等得到广泛采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职业生涯计划,改善员工工作生活质量,80年代倡导企业文化,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又深入人心,人力投资迅速增加。这一切都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重心已从物转向人。
(五)        管理中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和工具
人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运筹学、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运用概率论、线性规划、排队论、网络技术、预测技术、价值工程等到将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编制成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最佳方案的依据。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成本核算、存储控制、订货管理、编制生产计划等,既准确可靠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        管理职业化和权利向经理阶层转移
经营管理日益复杂,使管理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担任,从而形成职业经理阶层。他们在企业中的权利越来越大,股东甚至董事过问企业经营管理越来越困难。
第三章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关系
首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是静态分析、个态分析、近态分析,把经济系统基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而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处理基本上是动态的、系统的、前瞻的,它把经济系统看成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两者的思维空间和运作空间大相径庭。如九十年!!!!始,我国冶金行业整体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不利环境。由于竞争激化、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使得降低成本成为冶金企业的共同关注点。邯郸钢铁公司把市场与企业经营动态地联系思考,把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各人员有机地联系思考,把成本构成作为一个成本系统来思考,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较强市场适应力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最终在成本降低,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令全国同行惊羡的业绩。反之一些就成本论成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寻求降低成本的做法,或只图一时见效而采取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行为的企业却始终未走出买方市场带来的困境。
其次,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传统管理并不是现代管理的完全对立物,现代管理也并不完全扬弃传统管理,而是包含了传统管理,提升和完善了传统管理。如邯郸钢铁公司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思想,现代管理会计原理、行为科学、目标管理等作为理论基础的,可谓不折不扣的现代管理,但如果缺少了科学合理的定额制定,缺少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度,缺少规范的工作操作程序,这套现代管理方略能否奏效,恐怕没人敢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实行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传统管理中的制度约束、定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数量规模效益等就不需要了。恰恰相反,没有这一切成熟的传统管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效开展现代管理。两者之间正如成年的人与孩童的人一样,前者的身体自然包容着后者的生命细胞。
第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用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与技术水平较低、规模程度较小的企业相适应,而现代管理与技术水平较高、规模程度较大的企业相适应。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一种方法在彼企业有效,而在此企业失效;一种管理模式在甲地区失败,而在乙地区成功一个管理者在小企业得心应手,而在主管一个大企业时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其启示在于企业管理不能不看对象搞一刀切。如曾经名躁一时的洋厂长格里希,其管理方法在德国奏效,而在中国失灵;满负荷工作法作为改革年代的新事物在石家庄诞生并应用成功,却在移植重庆后难以立足;曾在中国企业管理舞台叱咤风云一时的马胜利、步鑫生、史玉柱等,在其创业之初时管理方略频频得手,而在其企业壮大之后又都频频出现管理失误,最终退出了企业家舞台。这一切事实都说明了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能奏效,它并不绝对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完全的现代管理或曾经非常有效的传统管理。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是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不同的思想体系作用于实践,造就了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本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实现的。但是从空间角度来考查,即使在现代,由于生产力在空间布局的不平衡状态存在,即手工技术、半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自控技术等的同时存在,因此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自然具有共存的条件。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是管理能够取得最大成效的前提条件。
第四章  科学管理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永远。历史上尽管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曾不断“演变”、"改制",但实际上大多属于封建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调整,而不是封建管理方式整体上的质变。这种内在演变,无法摆脱历史的沉重羁绊和局限。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我们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的更新和西方工业社会产生的巨大变革,已经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这种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向应是:应变、求实、进取、创新、攀高。面对这些,谙熟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显得步履艰难,它其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但是,当我们重新认识这一问题时,也不应全面否定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它的许多优长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应该说,无论是主观,还是在客观上,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因此,只有通过对它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将其合理成分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科学精神相融汇,再注入马
克思主义管理观的生命血液,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当前,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企业要想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法人实体,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是关键。因此,就要求我国当代企业从思维观念到经营管理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一无反顾地进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而这种变革必须建立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民族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为根,兼容世界各国之长的基础之上。1996年9 月朱镕基同志发表的题为"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文章,把管理提高到兴国的高度。这体现了对当代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希望和肯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振兴,都离不开探索和形成相应的管理之道,这一规律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对中国企业来说,任重而道远。
第五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经过提炼和生化所形成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观念意识等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一个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几千年,是因为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因此,根据这一点,有人把儒家文化称为农业文明,或是封建文化;把西方文化称为工业文明,或是资本文化。事实上,这种划分颇值得商榷:首先,一个民族文化的主流与核心部分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人类文明的结晶,这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不断发展、充实和不断完善的。只适应某一历史阶段需要的过时的东西,自然应该被淘汰。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样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行提炼、重塑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就要以宽阔的胸怀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要使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得以发扬光大,并且走向世界,为当代世界科学文化和管理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经济意识。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现代文明的成果。企业文化本身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管理新潮,是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成为培育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西方现代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人本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和最重要的基本观念,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和保障。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西方企业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要将其“本土化”。同时,西方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有特色,如美国企业重视的是创新精神,日本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个人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而团队精神是企业作为有效率的科层组织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综采众家之长,把个人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组合和文化重构的创造性过程。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在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的问题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以取长补短。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弥补我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基本价值和思想观念。我国传统的等级制度、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倾向和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了人才的成长;法治精神的缺乏和对言传身教的重视给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带来难题;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组织的内耗;求稳怕乱的思想影响了企业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的发挥;片面的群体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淡化了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要强调法治精神,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人治”轻“法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依法治企”、“加强制度建设”,追求科学管理,这必然要求企业要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转变。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强调“法治”,并不是否认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知识经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是处理好“人治”和“法治”、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结论
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在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同时,必须回归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借鉴和深入研究在伦理道德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儒家文化极其管理思想,那是我们的根。当全世界都伸出触角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时,国人没有理由也不能守着宝山空手还。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中,将企业管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   
 1、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1年出版,
2.李玉泉主编,.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张仁德主编,.企业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黄津孚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原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孙云峰主编,浅析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一期
6、 胡燕祥主编,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理论前沿,1999(8)
7、 朱明伟主编,《中国管理文化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8、 张震主编,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经济经纬,2000(6)
9、李培主编:《管理学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1号。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4-3-29 19:06 , Processed in 0.1208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