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2642|回复: 2

[答案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线作业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8 2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线作业1-3

求资料



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秋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满分:5  分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 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 循序渐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满分:5  分
  
3.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满分:5  分
  
4.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满分:5  分
  
5.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满分:5  分
  
6.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满分:5  分
  
7.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满分:5  分
  
8.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满分:5  分
  
9.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满分:5  分
  
10.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满分:5  分
  
11.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满分:5  分
  
1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满分:5  分
  
13.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满分:5  分
  
14.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满分:5  分
  
1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满分:5  分
  
1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满分:5  分
  
17.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满分:5  分
  
18.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满分:5  分
  
19.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满分:5  分
  
20.  上层建筑是指(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满分:5  分

         





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 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满分:5  分
  
2.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满分:5  分
  
3.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满分:5  分
  
4.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满分:5  分
  
5.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满分:5  分
  
6.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满分:5  分
  
7.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 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 相对主义诡辩论

      满分:5  分
  
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满分:5  分
  
9.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满分:5  分
  
10.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 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 循序渐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满分:5  分
  
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满分:5  分
  
12.  度是( )
A. 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 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 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满分:5  分
  
13.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满分:5  分
  
14.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满分:5  分
  
15.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满分:5  分
  
16.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满分:5  分
  
17.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满分:5  分
  
18.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满分:5  分
  
19.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满分:5  分
  
20.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满分:5  分
  

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  
         















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



            




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满分:5  分
  
2.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满分:5  分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满分:5  分
  
4.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A. 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 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满分:5  分
  
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满分:5  分
  
6.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满分:5  分
  
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满分:5  分
  
8.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满分:5  分
  
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满分:5  分
  
10.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满分:5  分
  
11.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满分:5  分
  
12.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满分:5  分
  
13.  社会革命根源于( )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满分:5  分
  
14.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满分:5  分
  
1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满分:5  分
  
16.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满分:5  分
  
1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满分:5  分
  
1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满分:5  分
  
19.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满分:5  分
  
20.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满分:5  分
  

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13-12-19 19: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谋学网
亲,您好,您需要的资料已经在相应版块发布,请充值后下载哦~谢谢您对谋学网的支持,祝愿学习愉快!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9: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谋学网
亲,您好,您需要的资料已经在相应版块发布,请充值后下载哦~谢谢您对谋学网的支持,祝愿学习愉快!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4-6-10 10:01 , Processed in 0.1052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